媒体:超高层建筑本身占地面积有限,交通核又占据标准层很大的面积,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物质空 间,对人的考虑就很少,同时超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设备、机械、能源来实现整个建筑的运行,人与自然的接触也非常有限,例如无法享受到自然的通风、似乎也感受 不到土地,那么超高层建筑如何实现对人的关怀?
答:从题目的文字上来看似乎都是对超高层建筑一种否定的态度和意见。如果说在一个城市当中,在土地确实很紧张的前提下,不得不进行超高层建筑建造的时候,超高层建筑可能会作为土地和各种综合因素下的一个选择。超高层建筑在作为一个象征性来使用,和因城市人口膨胀并解决城市问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。这两个结果看起来一样,但是在观念上实际是完全不同的。
我在这里回答的是按照一个不得不得进行高层选择的前提来设定的。比方说在限高、土地等前提下,确实需要把建筑建成高层的时候,首先需要对人在里面使用的生活进行一些思考,比如说可以做一些供人活动的空间和平台,来满足人活动的需要,可能是露天的庭院,或者屋顶庭院等等各种方式,来解决所谓的感受不到土地,所谓的无法享受自然通风等问题。因为超高层建筑一定是建在一个土地有限的地方,那么这样一来,所有的情况也并不是一个故意的,而是迫不得已的。况且现在的设备、机械、技术需要。

王昀
媒体: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到它的高度所带来的标志性。除此之外,您认为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可以体现在哪些层面?或者说超高层建筑除了标志性之外,还应关照到哪些城市层面的问题?
答: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和第一个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,第二个问题事实上指的并不见得是不得不的情况,而只是为了有一种标志性。在城市中建超高层有点像古代在城市中建塔的心理倾向,古时候就有建巴比伦塔这样一个传说中的故事,在意大利也有如同曼哈顿的到处都是塔的中世纪聚落。所以说“塔”这件事,如果说作为一个标志性角度来看,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,这个心态源于是自古以来的人和人间的攀比之心,它完全是一种商业性心态造成的,或者说是虚荣心所造成的状态。
媒体::现在高度已经成为衡量超高层建筑是否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指标,除了高度以外,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体现超高层建筑的标志性?
答:对于必须建高层来说,高度当然是一个挺重要的因素,因为周围都是高的吗,你比他再高的话,那肯定是一个很大的状态。那么如何体现它的标志性呢,开句玩笑,现在的超高层都是底盘大上头小,做一个倒锥形的,一个尖儿落地,上头是一大坨,如果能够在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,可能是带来一个新的、挺牛的标志性,同时也开放了城市下面的空间,在空中形成空中花园或是空中绿洲,在空中建立一个新的平台,我看这挺好玩的。
媒体:可能很多设计师都会大谈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,但是毕竟超高层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体,可用的节能技术手段目前还比较有限。当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枯竭和发生改变时,这些依靠技术集成而存在的超高层建筑又将如何生存?
答:超高层建筑没有消失,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,那肯定是能源还在支持着。这个事呢不必担心,当能源枯竭的时候,超高层就变成了废墟,比如说历史上有很多的聚落,最终都变成了废墟,并不是说你想让它变成废墟它才变成了废墟,而是说它依赖某一种能源的状态,比方说过去依赖水或者是依赖其他人类必须赖以生存的东西,如果当这种资源不存在了,那么以这种资源而存在的东西变成废墟那就太自然了。或许在几十年之后,当能源都消耗了,或者是一百年两百年之后,再看城市,成了一堆高层林立的垃圾和空壳。当然也可能到时候又有新的能源供人们消费。
媒体:正如很多电影里面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一样,未来的城市改变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,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。相信未来的“超高层”建筑可能不会是现在人们头 脑中的单纯在高度上争高下的建筑类型,更重要的是它会改变自身存在的方式,同时也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,您是否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“超高层”建筑模式和其 如何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?
答:由于未来的发展,城市的楼都很高了,如果能源还可以继续支撑的话,会不会在塔尖重新支撑一个平地,城市的楼都变成柱子,建立一个新的平台,也许不到那个时候,谁也搞不清楚。
|